“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主题讲座举行

发布者: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发布时间:2017-04-06浏览次数:97

    2017年4月2日上午10时,我院举办的学术讲座在文化书院传习室顺利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继焦研究员带来了主题为“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的主题讲座。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何茂莉副院长、曹端波教授、余舒副教授出席,学院多名研究生参加。讲座由杨志强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继焦研究员首先介绍其求学经历,让同学们对他的理论渊源具有大致了解并就其研究推荐了一些他认为较好且适合大家阅读书目。如《中外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比较分析-略谈我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和发展》、《当代西方人类学发展的四种趋势》与《人类学在第三世界》等等,为同学们现有学术思维注入新鲜血液。他首先提出一个疑问:当代人类学社会学理论的比较分析,是后现代主义还是新制度主义?他认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要想摆脱学科边缘地位成为显学,应该改变目前总是在本学科知识内原地打转的现状,向已经与国际同步发展的社会学取经,积极地吸取新制度主义中有价值的营养。

    接着,他谈到社会结构转型的研究范式是从“伞式社会”到“蜂窝式社会”,并以他个人亲历的田野调查作为支撑。他列举了在不同城市对“老字号”的调研,其中包括王致和臭豆腐、瑞蚨祥旗袍、内联升千层底布鞋等老字号。他还提醒青年学生,在调查时,一定要注意收集县志办、民宗局、文广局等处的相关资料。

    最后,他对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作了展望,表示不能再依靠后现代主义,要提出新东西,有可能是古典到新古典的结构–功能主义的路径。在讲座即将结束之时,以杨志强教授为主的专家学者与张继焦研究员热络地交流开来,在座的研究生也非常积极地提问。张继焦研究员均对其进行细致地解答。

本次学术活动在愉快的交流互动中圆满结束。

 

撰稿/摄影: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