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术前沿与课题研究及申报技巧培训报告会举行

发布者: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发布时间:2018-08-08浏览次数:148

    201887日下午,按照学校有关工作安排要求,进一步开展“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暨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培训”工作,切实提升学院教师科研能力,由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举办的“学科学术前沿与课题研究及申报技巧”培训报告会在中国文化书院传习室举行。

    报告会特邀清华大学历史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生导师刘国忠教授,以清华简与古史研究为例,围绕学科学术前沿、课题研究与申报技巧进行。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艳波教授,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学院党委书记李开学、副书记雷方俊、副院长何茂莉,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民族学中心博士生导师刘锋、历史系主任闫平凡,以及学院除因事请假未能到会以外的历史系、民族学中心、中国文化书院教师聆听培训报告会。报告会由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院长张清主持。  

    刘国忠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清华简相关情况介绍、清华简与古史研究前沿、课题研究与申报体会三个方面展开。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自2008年以来由清华大学收藏、保护、整理并获列国家重大社科研究项目的一批战国时期竹简。经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主要为楚国风格,简的数量约2550余枚(包括少数残断简),为迄今为止发现为数较多的战国竹简。具有时间年代早、数量众多、学术意义重大等特点。经过保护、整理与研究,竹简涵盖了古书文献70余篇,内容大多为前所未见的经、史类古籍。自2011年开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陆续将经过整理与研究的竹简形成整理研究报告,陆续编辑出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清华简重现了先秦时期《尚书》等经学文献及类似典籍,对于中国学术史、历史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例如传世本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一千多年来一直聚讼不休,而清华简中古文《尚书》的原本可以据以判定传世的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

    清华简揭示了众多闻所未闻的历史真相。已整理出的《系年》简,记载了西周初年战国前期的历史,或与传统看法不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心目中对夏商周历史的原有认识。

    不仅如此,清华简对于推进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乃至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清华简中所发现的世界上首个十进制计算工具,不仅具有了1/21/42/3等数学概念,而且将复杂的乘法运算,转换和简化为相对简单的加法运算。该“十进制计算器”的发现,大大提早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的推进时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因此,清华简在秦代之前就被埋入地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对于推动中国古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清华简的保护、整理、研究为例,刘国忠教授介绍了课题研究与申报的体会。2008年,清华大学设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心教师和研究人员开始通过申报获批相关课题项目并利用各种科研经费展开研究。先后申报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出土简帛与古史再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古代简牍保护与整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两汉讹字综合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华简与儒家经典的形成发展研究”等。  

    刘国忠教授对现场听取报告的教师们建议,相关研究课题要在申报中根据情况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进行种类选择;在研究选题上要尽量选择本学科前沿、国家当前迫切需要解决而且研究者本人有兴趣并有较好学术积累的一些重要学术题目,实现满足学术之需、社会之需;要基础与创新并重,相关选题有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并能服务于理论建设,对选题方向有全面的把握,注重突出优势与特点;要注意申报书及论证活页填写中的相关技巧,在内容、逻辑、主题、层次、排版、参考文献、前期成果、经费预算等方面,精心谋划、精心准备。

    报告会最后,听讲教师与刘国忠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互动,对刘教授精彩的学科学术前沿与课题研究及申报技巧培训致以衷心的感谢。报告会结束,刘国忠教授与参加报告会的学院部分教师在合一亭前合影留念。  

    刘国忠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史及国际汉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一直参与清华简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简与儒家经典的形成发展研究”负责人。曾出版《走近清华简》、《古代帛书》、《国际汉学著作提要》等专著,在《光明日报》、《清华大学学报》、《中国学术》等发表论文80余篇。

  

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图: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