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朱泓教授主讲“文科讲坛”暨“贵山论坛”

发布者: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发布时间:2018-12-27浏览次数:580

    20181224日晚,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2018年第72期“文科讲坛”暨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贵山论坛”第125期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举行。  

    讲座特邀吉林大学著名考古学专家、匡亚明特聘教授、中国生物考古学(分子考古学)领军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考古学科规划评审专家、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主讲“古代民族考古探源的前沿进展——以蒙古族源问题的生物考古学研究为例”。

    讲座由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夏保国教授主持。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院长张清教授、副院长何茂莉教授、闫平凡副教授、苟军老师以及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和哲学与社会发展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科生100余人参加论坛讲座。  

    朱泓教授从分析现代蒙古族的体质特征与遗传学构成入手,介绍了学界关于东胡遗存归属于何种考古学文化问题的讨论,通过对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墓地出土的古代居民遗骸进行体质人类学、分子生物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生物考古学等综合性研究,总结出井沟子墓地居民的体质特征,得出了井沟子墓地的人群或属于东胡人的论断。这是通过生物考古学手段对古代人群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一次成功尝试,为古代东胡族遗存的确认和进一步开展蒙古族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条生物考古学的新线索。

    现场提问环节,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地从中国学者与蒙古国学者有关蒙古族源展开对比研究、东胡与契丹的关系等各方面进行提问。朱泓教授细心解答,并作进一步探讨。最后,朱泓教授与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老师及所带研究生在勉学堂合影留念。  

    朱泓,现为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兼职特聘教授。曾长期担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西蒙菲莎大学生物考古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国家文物局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重点科研基地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兼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吉林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社科基金考古学科规划评审专家。

    朱泓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体质人类学、古病理学、古人种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等一批国家和省部重大科研项目、中外合作项目等,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是我国生物考古领域著名领军学者。

  

图文: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中国史硕士生 杨凤武 王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