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3日晚19:00,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讲座在明正楼522举办。此次讲座由我省文史专家李连昌老师主讲,学院崔海洋院长主持,我院历史系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首先进行了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特聘研究员李连昌先生受聘仪式,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崔海洋院长为李连昌老师颁发了聘任证书,正式聘请李连昌老师为学院特聘研究员。
随后讲座正式开始,李连昌老师认为文献是科研的基础,同时文献应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图书、报刊之外,碑刻、摩崖以及金石等都是文献,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载体都应该称为文献。接着,李连昌老师从地方历史文献收集的观点、地方历史文献收集的要素和地方历史文献的分类整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在地方历史文献收集方面,他提出了五个观点。第一,要结合专长,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献,抓住地方历史文献;第二,使用民间征集的文献更容易出成果;第三,地方历史文献的收集要找省内馆藏没有的珍稀文献;第四,要看到文物与文献的差异,做到以文献为主;第五,地方历史文献的收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紧接着,李连昌老师说地方历史文献的收集存在有情、有心、有识、有恒、有缘、有胆、有趣、有闲、有人、有钱十个要素。其中,他重点论述了有识和有胆两个要素,有识就是要增长个人见识,以此才能增加找到珍稀地方历史文献的机会,有胆则是包括拥有胆识和开拓进取意识两个方面,进行历史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的文献,我们要看到贵州农村还存在很多未经发掘的历史文献,努力寻求珍稀文献。最后,李连昌老师谈到了地方历史文献的分类整理,他认为现在地方历史文献的整理率不高,需要更多的人继续努力。
此次讲座在同学们饱满的学习热情中圆满结束。
(撰稿:伍国苇/图片:王俊珍、吴燕艳、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