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支部故事|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党支部:聚焦“校社联动” 打造支部联建共同体

发布者: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发布时间:2023-04-07浏览次数:125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党支部致力于服务型党支部建设,及时响应贵阳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号召,主动与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联动,通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联办、服务联动”,积极构建“党建+服务”为主题的“校社联动”活动模式,以培育学生党员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为着力点,强化实践育人功效,让党员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到知行合一,真正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该支部2021年获评“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

聚焦互促共进,开展“校社”党建联建

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党支部为整合党建资源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致力开展“校社”互促共进党建联建。一方面,在党员互动上实现深度融合。社区党支部拥有丰富的活动载体,党员结构多样,组织功能完善,尤其是老党员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为民情怀、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学生党员深化组织认同,学习先进典型,掌握群众工作方法的最佳场所。同样,学生党员呈现出来的青春活力、积极好学等特质,也是社区党支部所需要和及时补充的。通过积极开展“以老带新传帮带,以新促老共成长”党员互动,在“校社”党员间建立起了密切合作的同志关系,增进了友谊,实现“校社”党支部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在沟通联系上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校社”党支部始终重视信息共享,建立日常联系机制,明确联络人和联系方式,通过适时交流支部工作进展、分享支部建设情况、探讨活动联办事宜等,持续巩固好“校社”党建联建工作成效。

聚焦基层治理,开展“校社”服务联动

社区是社会的构成细胞,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与群众打交道的一线,社区工作事关百姓幸福,决定基层发展。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党支部紧扣社区工作需要,持续推动“1+3”服务模式,社区党员1人和学生党员3人组成工作小组,充实基层力量,形成服务联动,合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2021年11月组织41名大学生党员同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共同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花溪区贵大南苑、南乔紫苑、博士花园等生活小区,宣传创文活动,传递“文明常识”。活动期间,共走访856户居民,宣传受众达万余人次。支部学生党员积极向社区居民广泛宣传贵州刺梨、山西冰糖心苹果等农产品,主动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力。开展垃圾分类、禁毒知识、防范诈骗、倡导治风等系列文明创建宣传活动,“校社联动”让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校社”服务联动实效性凸显,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

聚焦实践育人,开展“校社”活动联办

以传承传统文化、学习先进典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等为切入点,秉持“资源共享、活动同办、力量同出”为原则,积极开展组织需要、党员支持、群众参与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发挥党员作用、增强组织融合、促进社会和谐。2022年6月,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党支部联合花溪区学士社区党支部、贵筑社区党支部与团支部,以及贵州银行瑞金支行党支部,共同举办了“党建联建话端午,携手共抒爱国情怀”的主题活动。邀请贵州省道德模范饶昌东同志作主题为“弘扬传统文化,创建美丽中国”的优秀党员事迹分享会,邀请50年党龄老党员寄语青年党员。学生党员在活动中接受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红色教育,加深了对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的认识,坚定了青年党员勤学奋进、建功报国的理想信念。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党支部为更好做到知行合一,在学习先进事迹后,组成联合宣讲小组,老党员带领新党员,开展文明入户宣传,学生党员经历了从“不敢讲”到“开口讲”、“不会讲”到“流利讲”的蜕变,学生党员从中体验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培养了学生的耐心、热心、细心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