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下午,我院邀请清华大学阿风教授在东校区至善楼201会议室就文书研究进行了学术交流座谈。我校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王凤梅副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安尊华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王涛老师,以及我院罗正副教授、闫平凡副教授、张明副教授、张洪滨博士、彭诗画博士等师生参与交流座谈。座谈会由我院副院长黄诚教授主持。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张新民教授回顾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工作历程,特别感谢了阿风教授与栾成显研究员为项目申报和研究作出的积极贡献,并认为他们是文书整理与研究方面的专家与“先行者”。张教授指出契约文书作为原始资料,其整理与研究工作是极其繁杂和艰辛的;他肯定了阿风教授以法律文书为切入点,秉持科学严谨态度和方法,在长期研究各类契约文书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希望阿风教授多来贵州进行学术交流。
(座谈会现场)
阿风教授回忆起十年前他因清水江文书而与张新民教授结缘的历史情境,尤其是张先生学术造诣、德行修养深深吸引他积极参与“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项目工作。在分享交流中,阿风教授提到文书是体现历史生活最好的材料,强调契约文书作为原始史料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应当对契约文书进行分级处理,同时指出研究契约文书要先学方法、弄清概念、打牢功底再进行研究,同时强调研究契约文书要具备多学科交叉视野,要掌握历史大背景、大框架,避免就文书而研究文书,要理解文书背后的深层次因素才能真正做好文书研究。此外,他还以指导学生进行“典契”与“卖契”的边界问题研究个案,鲜活地向大家分享交流了他的教学与研究经验。
(座谈会现场)
会上,贵州师范大学安尊华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王涛老师,我校中国文化书院王凤梅副教授,我院黄诚教授、罗正副教授、闫平凡副教授、张明副教授、张洪滨博士、彭诗画博士等积极发言,围绕“清水江文书研究”、“地方视野与中央视野”、“契约文书研究”、“历史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山地文明”等话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分享,张新民教授与阿风教授不时进行交流回应,并在交流中碰撞出许多思想火花。黄诚教授在交流总结中强调了契约文书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文书研究并非单学科研究而是多学科、多方法的多科性交叉研究,要在教学相长、教研相长、教习相长的过程中推进学术的研究与转化。
(座谈会现场)
整个交流氛围和谐,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们踊跃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们亦给予耐心细致回答,师生皆感收获满满。
(座谈会现场)
最后,张新民教授对在场师生给予学术研究方面勉励,他指出学术研究有三个“必经期”:一是沉潜期,在这个时期要做大量的材料阅读积累,从材料中去找到突破口,这个时期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状态;二是发现问题期,经过长时段的积累就可能发现问题所在,也就说王国维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阶段;三是问题解决期,即发现问题后要带着问题再去进行大量阅读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王国维所言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境界。同时,张教授结合贵州具体的研究实际,强调区域文化研究需要重视“如何靠近主流文化”、“如何纳入中国大一统的整体”、“如何从边缘边疆认识中国”等系列问题的思考。
(颁发聘书现场)
交流座谈会结束后,阿风教授在大家的见证下,欣然接受东方思想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的聘书。
文/何音娥
图/贵州大学文博专硕、中国史硕士研究生何音娥、郭晨曦、王念嘉、鄢丽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