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李鹏莅临我院作“陆上丝绸之路行旅的生命史考察”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 2024-06-25 作者:

为落实学校文科振兴工作,繁荣学术交流,开阔师生视野,推动贵州大学历史学、民族学、文物、博物馆专业建设,促进“新文科”发展。2024617日,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李鹏应邀莅临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作“陆上丝绸之路行旅的生命史考察”学术讲座。讲座由栾成斌副教授主持,贵阳多所高校师生到场聆听并参与交流讨论。

李鹏,山西黎城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历史地图与地图学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子课题、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诸类课题5项。兼任陕西省地理学会理事、陕西省科技史学会理事、中国测绘学会边海地图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对地观测工作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学术研究》《史学史研究》《地理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书评40余篇。

讲座伊始,李鹏从“何为生命史”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环境史学的建构,生命史学的研究内容,生命史的学术旨趣等,指出生命史的学术宗旨不仅是对传统史学宏大叙述与科学主义的纠偏,更是还历史以“血肉”,去重新思考生命存在与延续的价值与意义。讲座的主旨力求从生命史的视野出发,去重新审视古代丝绸之路寂寞旅途中个体与自然默默相争的生命历程与环境体验。

 


88273b8795f3ebcf1385f6e6a4a3148

(李鹏学术讲座现场)

 

接着,李鹏详细讲解了古代丝绸之路上,人与动植物在戈壁、沙漠中旅行的苦难及生命应对的方式,如古人在极端缺水情况下,采取了以湿沙置胸,饮用马、鸡等动物鲜血的方式来止渴。人在翻越高原雪山时获得的生命感知和付出的代价;如古人治理雪盲症的措施,以放血来缓解急性高山病,用牦牛探路等历史问题。人在旅途中心理活动的变化和生命感悟,在丝绸之路上,人类与天地万物结成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甚至在情感上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骆驼和骏马作为丝绸之路的文化象征,成了旅行者歌咏的对象与旅途生命的伴侣。

最后,李鹏指出历史证明,在面对自然环境的严峻制约时,总是有勇敢者前赴后继,穿越大漠戈壁,翻越崇山峻岭,历尽千辛万险,去追寻心中的理想,谱写了古代丝绸之路行人与环境互动的生命之歌!因此,古代丝绸之路行旅往来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渠道,更在于构筑了欧亚大陆的一张“生命之网”!

在交流讨论环节,我院民族学、历史学、文物、博物馆等专业研究生范美林、李慧玲、程宇、高彦、孙洪哲等,就“生命史与华南学派的区别与联系”“如何运用笔记、行纪和日记等史料,进行科学研究”等问题,向李鹏进行了请教,李鹏均逐一细致解答,同学们收获颇丰。

22fec79fbba2ea28dbbbc2d6c111ab5

李鹏与师生进行学术交流)

 

贵州大学西南民族文化走廊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君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感谢李鹏老师远道而来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进行学术交流,讲座内容丰富,视野开阔,跨学科研究强烈,对于研究丝绸之路史、生命史和历史地理学具有重要意义。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参加本次讲座的老师有贵州师范大学罗权副教授、贵州医科大学李鑫鑫副教授、《贵州大学学报》蒲应秋副编审、人民武装学院肖诗槟老师,我院张洪滨副教授、白玉军副教授等。本次讲座由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西南民族文化走廊研究中心主办。贵州省民宗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贵州大学民族文化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协办。

 

 (图/ 金晓阳)

一审:周 尧

二审:马国君

三审:徐 练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