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唐韵 寻古探今——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赴西安开展毕业实习活动

发布者:徐练发布时间:2025-03-27浏览次数:12

 

 为深化实践教学内涵,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组织历史学2021级本科生赴陕西省西安市开展为期六天的教学实习活动。本次研学以秦风唐韵,寻古探今为主题,由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2021级班主任彭孝军老师带队,39名历史学专业学生参与,行程自227日至34日,通过实地考察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27日上午,全体师生在彭孝军老师的带领下,乘坐K692次列车启程前往西安,并于当晚抵达。出发前,学院召开动员会,明确行程安排、安全事项及学习目标,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踏访秦汉遗迹,感悟盛世气象。228日上午,师生前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以其规模宏大、形态各异的陶俑军阵闻名。三个陪葬坑内,数千件陶俑、战马及兵器重现了秦代军事制度的严整与工艺的精湛。面对规模宏大的地下军阵,彭老师结合考古发掘史,讲解秦代军事制度与陶俑制作工艺,学生们惊叹于两千年前的工艺智慧与大一统王朝的气魄。下午,师生集体来到华清宫遗址,追溯唐代皇家宫廷文化,参观梨园遗址和西安事变兵谏亭,将历史脉络从盛唐延伸至近代,感悟一地多层的文化积淀。随后,实习团队抵达临潼博物馆,观摩西周青铜器与唐代石刻,进一步了解关中地区文物保护的现状。

 

(实习团队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合影)


 

(实习团队在华清宫前合影)

 探秘汉唐帝陵,触摸历史脉搏。31日清晨,实习团队乘坐大巴前往咸阳参观茂陵与乾陵。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寝,以汉陵之冠著称,其陪葬墓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刻,以粗犷简练的刀法展现了汉代石雕艺术的雄浑气魄,也让师生感受到汉代马踏匈奴的雄浑气概。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以无字碑、六十一蕃臣像和司马神道石雕群闻名。此间无字碑正处于修缮状态,无缘亲睹让师生皆感遗憾。但蕃臣像则生动体现了唐代万国来朝的开放气象引发同学们的热议,乾陵顶部风光也让众人再次感叹盛唐气象。


(实习团队在乾陵前合影)

 寻迹古城文脉,领略盛唐风华。32日,行程深入西安城区。上午,实习团队走进西安博物院,通过古都西安专题展系统梳理城市三千年建都史,并登临小雁塔,体味唐代荐福寺的禅意与古塔抗震奇迹。

(实习团队在西安博物院前合影)

   品读碑林墨韵,漫步城墙古今。33日,实习团队聚焦西安文化地标。上午,碑林博物馆内,学生们研读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碑刻,彭老师结合书法演变史解析石刻文献的学术价值。下午,行至明城墙南门,仰望古城格局,徒步书院门文化街,感受关中书院的书香遗韵。最后,实习团队探访钟鼓楼,了解古代报时制度与城市轴线规划,多维感知西安活着的历史

      

(实习团队在碑林博物馆前合影)

 34日,实习团队搭乘K694次列车返程。在为期六天的教学实习中,学生们以脚步丈量历史,通过文物、遗址与城市空间的对话,深化了对秦汉制度、唐代文明及古代城市规划的理解。此次西安之行,学生们将课堂知识融入实地考察,在千年古都的时空交错中,书写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历史课。此次实践不仅拓展了学科视野,更让同学们体会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为未来开展学术研究注入最深沉的文化自信的力量。


(图:彭孝军 文:李佳怡)

一审:彭孝军

二审:吴倩华

三审:徐 练